吉林生活网-432132资讯信息网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对我而言,妈妈亲手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如果问一个人,世间最好吃的是什么,我相信大部分人回答就是妈妈做的饭

人的一生中,吃的第一口饭就是妈妈做的,长大后离了家,吃遍世间美食,却永远觉得妈妈做饭最香。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国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家乡日落

妈妈做的好吃,我最喜欢的是两样,一是豆腐一是田艾籺

说来奇怪,豆腐本是常见之物,我却异常爱吃。妈妈烹饪豆腐的方式是干煎,用花生油小火煎至两面金黄即可食用。

外出工作后极少回家,每每回家打开餐桌盖,总能看到我最喜欢的豆腐,而一碟豆腐我一餐就可吃完。小时候,妈妈开玩笑说,长大后给你讨个做豆腐的媳妇。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干煎豆腐

现在,家里买来豆腐,我仍然用干煎的方式来做豆腐,用最喜欢的食物来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

另一种喜欢即是田艾籺。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一千个家庭有一千种做田艾籺的方式,做出来的田艾籺的味道都各有不同,我骄傲地说:妈妈做的最好吃。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吴川元宵节游灯

田艾籺是南方一种传统小食,尤以粤西湛江、茂名为盛。吴川人“二月二”、“七月七”两节有做田艾籺的习俗。田艾籺原本用于拜神、祭祀之用,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岁平安。

小时候,物质没有现在丰富,每年两次做田艾籺,是我们最大的喜悦。

田艾籺好吃!又是如何制作?田艾为何物?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田艾

田艾,又名鼠曲草,每年晚造水稻收割完,入冬后长于田野间,长约十厘米,枝味粉绿色长满绒毛,顶上的小花初始粉白色,开花后变黄绿色。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出发采摘田艾

田间采摘田艾是小时候一大乐事。大人、小孩子三五成群,在暖烘烘的冬日阳光下,大人们在采摘,而我们在田间嬉戏或探索地球,乐此不彼!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小时候采摘田艾太容易了,出到田野随便找一块地,一小时就可以摘满一小桶,还只是掐顶上芯尖尖(即是我们说的田艾绒),小花已变黄绿色的不要。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现在农田用农药过度,往往走几亩地都摘不到一斤,还是整棵带根拨出。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采回来的田艾可新鲜食用,但更多的是晒干密封储存备用。晾晒前,把采摘回来的田艾去根,挑出其中的杂物。晒干的田艾色泽灰白如棉花,重量变得极轻。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采摘中的玩乐

田艾籺的制作方式:

田艾:田艾必须水煮去苦味,捞起沥干水,用刀背敲打烂泥,手搓成团备用。制作前,用少许花生油与红糖同煮,放入田艾翻煮至胶状即可。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米粉:用6比1比例的糯米粉与粘米粉,倒入煮好的田艾粑粑,将田艾与粉团充分揉搓,搓的过程如果不够软度,即用开火将小部分米粉搅拌成浆状后倒入粉堆中重搓。最后二者混为一体即可。成型的面团要软硬适中,不粘手易捏造型为佳。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馅料:馅料的内容可丰富了,每个家庭根据家人喜爱去制作。记得小时候永远只有一种,椰丝、花生、白糖馅。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左上为香芯,右下为甜芯。

馅料按口味可分为甜、咸两种(如同吴川八宝饭的分类),美味君整理出妈妈制作过的内馅种类。

甜味(以白糖为引,吴川话:甜芯):

椰丝、花生、白糖馅:市场购买新鲜椰丝,少油炒至椰丝微出椰子油,香味扑鼻即起锅。花生剥壳,花生米粒倒入烧热铁锅炒至微焦,起锅后用棉被盖住继续保温,约一小时后,花生衣与花生米分离,用手搓让花生衣脱落,扬去花生衣后用布包裹住,用力敲至半碎。最后将椰丝、花生米与白糖倒在一起炒拌均匀即可。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花生的工序小时候我参与最多,也是制作田艾籺过程两次大贡献之一。花生剥壳基本是小孩子包办的,前一天晚饭后即开工,剥到最后母指与食指都搞痛才差不多完成,想想明天有最爱的田艾籺吃,也就心甘情愿。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第二天炒好花生米盖住保温时,是小孩子首先欢庆的时刻,又香又脆的花生米诱惑我们一次次跑到房中去,在棉被底下偷偷拿几粒出来,放在嘴里美美地享受,过了一会再来一次,但又不敢多拿。有时妈妈还故意叫我们去拿,美其名为试下是否可以脱花生衣。

芝麻、白糖馅:记不住是那时开始,也不知是谁发明的。芝麻炒香敲碎,与白糖炒拌均匀即可。口感最佳的,为蒸熟的田艾籺,一口咬下去,白糖未完全溶化,甜甜的香香的,特别好吃。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咸味(吴川话:香芯):

咸味田艾籺是相对甜味而言,馅料不放糖,家里做的咸味田艾籺以萝卜干为主。萝卜干用水泡去咸味,沥干水后切丁,少油炒至微焦出香味,加入椰丝、碎花生米同炒,完成后装起备用。(妈妈说大哥最不喜欢吃这个味,但喜欢的人就大爱。)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好啦,所有的材料已制作完成,即可开工“包田艾籺”。各家各户基本同一天开工制作,家里小孩子多的,需要制作的量就会多,那家先制作好,家里留下主妇进行最后一道工序,上锅蒸田艾籺,其余人等即过去帮忙,小孩子就不会跟过去,都守着厨房等吃籺了。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包田艾籺分两种。

一、用模具压制成型。与制作月饼一样,田艾籺也有籺模。籺模用硬木雕刻,中间刻有花纹,如:寿字等。形状有半圆、方和寿桃等,用那种造型是根据籺的用途而用。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找个月饼模来做代表

二、手工包制,这是最考工夫的一项。在大面团上取出适中的小团,用手搓成圆,手掌相对压成圆饼,再用双手的母指与食指交替按压,将面饼捏薄捏圆,成形的面饼不亚于用擀面杖擀出的饺子皮。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搓面团

用调羹装满一羹的馅料放在捏好面饼上,半圆对折,像包饺子一样将对折的面饼皮压合即可。手巧高手包好的田艾籺,皮薄馅多,大小相同,蒸好后不破不裂。美味君妈妈是此项高手中的高手。

小时候常见压模的田艾籺,现在家里即是以手工包制为主,个人感觉手工包制的更好吃,因为模压有时会出现面团厚薄不均,影响口感。

包田艾籺是小孩子最喜欢的场景,伸出小手学着大人的模样,捏面饼填馅料,样样不差。”等等,这是什么造型?”“小鸟呀,还有猪!”最后蒸出来我做的一定要给我吃呀。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这么多年了,我的技艺还是没长进,哈哈。

这一排排的就是包好的田艾籺。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上蒸锅前,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包籺叶。在吴川包籺叶通常为两种(在湛江各处有用大树菠萝叶、生菜、香蕉叶等),水浮莲叶与黄槿树叶(吴川话:能木叶),采摘包籺叶是小孩子的第二项大贡献。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黄槿树叶

采摘可是有要求的,叶不能过老也不能太嫩,颜色以深绿为佳,太老太嫩蒸出来剥时易烂,大小以成人手掌为准,因为要对折包住田艾籺。

采摘回来的叶子,先用水浸泡两小时,然后用手轻轻搓洗干净,捞起沥干水备用。

妈妈包籺叶时还有个小细节,对着田艾籺的一面涂上生油,这样蒸出来的田艾籺容易剥包叶,别告诉我,你在剥包叶时没遇到这种烦恼!

妈妈田艾籺超好吃的秘决:

田艾要多,与米粉和好的面团是深绿色,蒸好的田艾籺为墨绿色。如为嫩绿色,即是田艾放得少,外面买的田艾籺面皮透出米粉白色即是少之又少。

田艾放多的田艾籺,口感更锦软弹牙,香气满口。

蒸好出锅的田艾籺要开盖让田艾籺降温定形至微硬。

长大后,妈妈做的田艾籺成了我心中的种子,生根、发芽,越发成长壮大。

我也不会田艾籺的制作方式,为了写这个文章,在电话上与妈妈谈了半小时,可这种锦软弹牙、唇齿留香的记忆将伴随我一生。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字好难看,哈哈。

妈妈每次都会做6斤糯米粉与1斤粘米粉,做好的田艾籺数量精确到130个,爸妈自己只会吃几个,其它的都分给他们几个儿子。

时代在进步,家里有了冰箱,现在妈妈会将包好未蒸的田艾籺密封放进冰箱,然后在合适的时间托人带给远方的儿子们。

母亲节,妈妈做的田艾籺是我最大的乡愁。

就算现在有了次日即达的快递,爸妈也舍不得发快递,因为他们说发快递太贵了,算下来每个籺快递费差不多两元一个。

以前没有冰箱的年代,只能把田艾籺蒸好,在村里寻找与哥哥们同在一城市而回来过节的村人,让他们帮忙带给哥哥们,离家几百公里的亲人,在吃上这一口的家乡美味,眼中绝对是饱含热泪!

这就是妈妈的田艾籺,更是妈妈无限深情的爱。

妈妈做的饭最香,足以让我们念想一生。

母亲节,没有什么比跟爸妈在一起吃饭更重要的事!上午早早起床去市场买菜,开车回家给妈妈做顿饭……

#以上图文为美味原产地原创作品#

本文作者:美味原产地(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087560622302874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