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生活网-432132资讯信息网

时刻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脱贫攻坚之中——四平市脱贫攻坚工作综数独原始版述之乡村振兴篇|伊通|脱贫|扶贫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让四平市脱贫攻坚战打得更加响亮?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指出,乡村振兴与创新转型、深化改革、生态治理并列新时代四平高质量发展“四大战役”,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思路。

  农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一个时期以来,双辽市坚持以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并且认真学习借鉴省内各兄弟县区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其中,双辽市通过科学整合技术力量,利用示范基地打造精品亮点,研究和总结保护性耕作新模式,提升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品质和深度,取得了喜人成效。

  为全力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快速发展,双辽根据历史记录、农民反馈,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下大力量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全面推进实现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肥力、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目标。尤其是今年,在遭遇罕见春旱的情况下,保护性耕作抗旱保墒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地块全部实现一次拿全苗,占全市玉米耕种面积的90%,为抗旱保苗减轻了压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实现全市,以及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双辽力量。

  从2005年开始,双辽开始试验运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先后建立了11个示范点,但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因为农民环保意识差、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为了减少秸秆清运费用、耕作方便,焚烧秸秆;另一方面是由于小型、轻型悬挂式免耕播种机播种质量不理想,秸秆覆盖情况下无法有效播种,导致农民不认可。对此,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尤其是在新式重型免耕播种机投入使用后,双辽将新一轮技术推广的思路确定为“四个必须”,即:必须使用高端机具、必须坚持更高标准、必须遵循严格的技术规范、必须强化细致的指导培训,以实实在在的效果引导群众主动要求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2018年,双辽市玻璃山镇持续加大对交易市场的支持力度,坚持“少取多予”的原则,通过加强宣传,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检疫、防疫队伍建设等方式,促进牲畜交易市场持续发展,从而带动全镇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与此同时,双辽市积极调整林业种植结构,推广适合优良品种,对该镇养殖业发展起到了强力推动作用。针对多年来人工造林存在树种单一、品种老化的现状,先后开展了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所需抗逆优良杨树品种推广示范建设项目、针阔混交造林项目、速生丰产林项目等,选择高产抗逆优良品种鞍杂杨和风沙1号杨建设推广示范林120公顷,引进推广樟子松实施针阔混交造林已达100余公顷,栽植小乘黑、银中杨等品种苗木建设速生丰产林70公顷,为吉林省中西部地区造林结构调整,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做出了示范。

  双辽种羊场依托本地区的自然条件,从旱作农业的实际出发,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旱地杂粮产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基础。据悉,双辽种羊场耕地总面积8.7万亩,因连续严重旱灾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损失。2017年,双辽种羊场党委,认真总结几年来的经验教训,积极引导农民从旱作农业结构的实际出发,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的抗旱、节水、耐瘠薄的杂粮产业。总场安排相关部门经逐户调查了解,今年调减籽粒玉米面积2万亩,占总面积的23%。这2万亩以种植投资少,见效快的绿豆、谷子、小麦、黄豆达到杂粮产业增产、增效、增收的目标。

  精准帮扶带动农民致富

  开展乡村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伊通的自然生态、文化遗产等资源十分丰富,附近许多景点都和乡村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创新的源泉。如大孤山镇孟家村、河源镇板石村、黄岭子镇黄岭子村、马鞍山镇东风村等,都可以看到乡村旅游已经深切渗透到精准扶贫中,很多地区已被打造为乡村旅游的示范典型,成为当地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从这些已经先行一步的成功范例来看,发展乡村旅游,把贫困户组织和带动起来,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建设和发展,分享旅游经济红利,是伊通广大农村地区实现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

  今年7月,由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县旅游局、伊通镇政府承办的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届蓝莓采摘节开幕。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长安村“春水如嘉生态园”里人气爆棚。放眼生态园区,垂钓休闲区、鸭(蟹)田种植区、伊通烧鸽子良种繁育基地等错落有致,蓝莓、软枣猕猴桃种植区纵横相间,“口粮田”、有机蔬菜采摘、订单配送、生态旅游观光、伊通烧鸽子养殖繁育、垂钓等项目纷纷落地启动。

  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对转变传统农业结构,实现精准扶贫意义重大。首先,可将农业从第一产业转为第三产业。通过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等经营模式可以把传统农业种植提升到第三产业,农民为市民提供休闲旅游的服务,同时还能让农产品大幅增值。其次,可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发展休闲农业和提供采摘体验,可以让农产品不再需要全部收割、出售,而是直接出售给旅游观光者,既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又直接提高了农民收入,使农产品利润更多分配到农民手中,有效缓解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伤农问题。此外,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还可以改善农村种植结构,在市民“上山下乡”“走村串户”的旅游背景下,农民可以第一手了解城市农产品消费需求,从而根据市民的需求来改变种植结构,种植绿色、有机的农产品以及具有观光、保健养生的农产品可以获得更高的农业收入,还能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当然,发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带来的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都是提高精准扶贫质量的有利因素。

  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不仅是农民、农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精准扶贫重要的抓手。为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政府做好先期规划,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更要精准到位,以当地农民为旅游产业的开发主体。同时,大力对农民创业进行培训,提升农民对乡村旅游的认知,构建科学的经营理念,也是“授人以渔”的必要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不断拓宽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渠道,美丽乡村就一定能转化为农村发展的“红利”,贫困乡村一定能找到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致富之路。

  产业扶贫激活发展动力

  产业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更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压舱石。近年来,梨树县泉眼岭乡党支部为了让村民搭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快车,以产业项目为依托,以项目发展为引擎,不断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凝心聚力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组合拳。

  梨树县是农业大县,辖区有17个乡镇、34个贫困村、254个自然屯、7462户13452人。据梨树县拟定的《2016-2018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县市数据显示,工程设计总投资4170.65万元,计划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9处,新打水源井及管网安装20处,利用原水源井管网延伸1处,原工程改造8处。截至目前,中央和省级奖补资金已经到位468万元,2017年总投资2105.65万元。按照中央和省级投资70%的比例,中央和省级即将到位1473.95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已落实到位,这是2017年梨树县完成脱贫攻坚、解决所属27个贫困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关键性突破口。

  紧随梨树县扶贫攻坚“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层层深入,梨树县扶贫攻坚形成了四个格局,即“扶贫谁”、“谁来扶”、“怎么扶”和“怎么退”,真正做到农村扶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两平均”,即: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此外,梨树县扶贫攻坚实施建档立卡“回头看”,扶贫包保帮扶按照五步走方式,即从“突出产业开发扶贫、强化致富技能培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强化基层党建组织建设”层层深入,确保梨树县扶贫不落一人。

  据介绍,梨树县全力打造产业扶贫“工程”,依托现有项目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积极打造龙头企业+贫困户扶贫模式,鼓励和推进一些操作性强、见效快的特色小项目发展,重点推进庭院经济、草编经济、分户光伏等项目,带动贫困户整体脱贫;大力宣传脱贫攻坚典型事例,以点带面,扩大脱贫攻坚影响力。推动示范乡镇和典型村引领和带动作用,全县选出34个典型示范村,带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

  梨树县喇嘛甸镇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特色农产品产业扶贫,让村民快速脱贫、走上致富路。目前全镇项目带动脱贫22户44人,棚膜劳动转移就业26户53人。看似小小的胡萝卜,却成了贫困户摆脱贫困的大寄托。在高家窝棚村,胡萝卜产生的“红利”再加上该村占地200亩大棚草莓产生的“利润”,让4户7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已走出贫困行列的村民石常海说:“脱贫也不能全靠‘别人’,自己也得加把劲儿。”今年他不仅在流水线上打工,还承包了两公顷多地,眼下他家的胡萝卜也迎来了“小丰收”。一个有着强壮体魄的产业不仅自身行稳致远,同时也能激发出广大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的成果是在汗水中提炼出来的,各级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更是这汗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梨树县喇嘛甸镇镇长苏平告诉记者,产业在发展壮大中遇到难题特别是遇到资金困难时,县委县政府的及时援手总是让“瓶颈”及时得以破解。苏平还说,镇委镇政府离产业的距离最近,全力支持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更是镇委镇政府的责无旁贷。在申染坊村70吨瓜菜种植扶贫项目基地,6栋‘土堆式大棚’可是村民的聚宝盆,通过这个扶贫项目,2017年全村16户34人贫困户全部摘掉贫困帽,今年利用租给合作社的9万元租金,还要继续给16户贫困户分红,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真正达到脱贫效果。喇嘛甸镇先后实施了种植结构调整、设施农业提升等重点项目,规划出了草莓、瓜菜、胡萝卜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产业带,通过产业扶贫方式,让群众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如今,在喇嘛甸镇平阔的版图上,一项项产业的串珠成链仿佛马力强劲的一组“动车”,正在脱贫攻坚的轨道上加速奔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