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生活网-432132资讯信息网

扶志扶智拔穷根—5088音乐网—梨树县精神扶贫工作纪实|梨树县|脱贫|扶贫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梨树县高举精神扶贫大旗,坚持“扶贫、扶志、扶智”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发挥精神支撑和文化滋养作用,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呈现出村组拂新风,产业成风景,人人争先进,发展日日新的良好势头。

  “新时代传习所”:打开脱贫新思路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走进喇嘛甸镇高家窝堡村丰园蔬菜种植合作社,大型机械正在清洗胡萝卜,来自东北四省区的车辆正排队等待着把胡萝卜早点儿装上车……这几天,散布在各家各户不同地块共计1200多亩地里的胡萝卜正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运到清洗加工的流水线上。以前,合作社生产的胡萝卜从地里直接装车销往外地。今年,该合作社新添置的清洗设备不仅让每斤胡萝卜就地增值两毛多钱,清洗高峰时每天还能吸引上百名村民前来务工挣钱。

  而这在一年前,村民们还顾虑重重:没产业、没技术、对收益心里没底……

  “经过多次进村入户走访,我们归纳总结出两方面问题:一是‘思想’问题,一是‘技术’问题。”喇嘛甸镇党委负责人说。

  针对问题,高家窝堡村依托“新时代传习所”,从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入手,向群众讲政策、讲技术、理思路、算细账、解疙瘩,引导和鼓励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战胜困难的信心。经过努力,原本对发展蔬菜种植持观望态度的群众坚定了信心,胡萝卜产生的“红利”再加上该村200多亩大棚草莓产生的“利润”让4户7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在喇嘛甸镇,高家窝堡村的产业仅仅是个“缩影”,其他各村也都通过“新时代传习所”,让广大贫困户吃上“精神食粮”。目前,全镇项目带动脱贫22户44人,棚膜劳动转移就业26户53人。

  为了让“新时代传习所”发挥更大作用,梨树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化“五传五助”影响,积极邀请党员干部、技术专家、致富能手、脱贫带头人等,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开展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种养技能、创业经验等“点菜式”授课,用群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扶贫政策和农业技术带到了群众家门口,为广大贫困群众注入脱贫致富的强劲精神动力。

  如今,“富脑袋”“健精神”的“新时代传习所”在梨树县309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鼓励贫困群众苦干实干、创新创造,形成“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共识。

  文明村镇创建:典型引领新风尚

  “我现在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给予过我帮助的所有人。”白山乡岫岩村五社脱贫户刘伟激动不已地说。5月18日,梨树县各乡镇同步开展“我脱贫、我光荣”表彰活动,为评选出的180户脱贫典型颁发金色牌匾,并奖励品牌洗衣机一台。通过树立农民群众自己的脱贫榜样,以典型激发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我脱贫、我光荣”的新风在梨树大地上蔚然兴起。

  梨树县各乡镇以评选表彰“梨树好人”“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新时代乡贤”等身边好人为重要抓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好人评选中加大在脱贫攻坚战线中先进典型的评选比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劳致富、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评树了赵中喜、黄俊塔等一批依靠自己勤劳致富脱贫、带动贫困群众共同富裕的先进典型。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评选各级各类好人260余人,星级文明户1万余户。如今,在梨树形成了崇尚好人、学习好人、关爱好人、争当好人的良好风尚。

  与此同时,梨树县广泛开展社会公益实践,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常态化。各行政村组建“爱心服务队”309个,为贫困户提供生产、生活上力所能及的服务;成立“天天向善·微捐公益团”56个,筹集善款6.5万元,捐助了43名贫困学生;组建195个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清洁庭院行动,绿化美化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目前,梨树县实名注册志愿服务组织达到216个,实名注册志愿者逾2万名,形成了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文化助力扶贫:演绎农村新气象

  盛夏时节,漫步在梨树的广大农村,文化广场上舞影翩翩,文化大院里歌声飘荡,农家书屋内是看书学习的场景……

  近日,梨树县白山乡大泉眼村热闹非凡,一场“送戏下乡、精神扶贫”文艺演出在这里举行。歌曲《扶贫的你》、二人转《懒汉脱贫》、三句半《精准扶贫政策好》等节目深深感染了在场的观众。

  “几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大泉眼村的贫困户纷纷脱贫。腰包鼓了起来,老百姓更想要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现在,从国家到省市县,为了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举办了很多送电影、送戏下乡等活动。像这次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演出,说的都是身边的事,演的是村民喜闻乐见的节目,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希望这样的演出常新常有。”大泉眼村第一大大李红岩说道。

  精神需要文化滋养。在脱贫攻坚战役中,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是重中之重。2017年以来,梨树县共投入790万元实施农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建设农村文化小广场79个;投入78万元为26个村安装室外健身器材;投入56万元维修了2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投入8万元为4个村安装了广播器材;为39个贫困村发放了价值117万元的音响、乐器等文化设备;投入54万元为309个行政村更新图书。

  不仅如此,梨树县还高度重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文化引领作用,致力于让贫困群众在知识、精神层面先“富”起来。持续实施公益性文化活动工程,开展送演出下乡活动220余场,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辅导培训班22次;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放映场次达3000余场,观众超过20余万人次;开展“送书下乡”活动8次,送书2000多册。通过一系列文化惠民服务活动,让广大群众共享了文化发展成果,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达到扶志扶智、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效果,受到群众广泛欢迎和一致好评。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每个贫困村的变化不仅是村容村貌的改善,道路的畅通,水源的供给,更重要的是村民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的改变。”梨树县扶贫办负责人说,以前村民们在一起经常聊的都是家长里短,现在都在谈论怎么种植、如何养殖,到外地学哪门技术,打什么工收入比较高。这样的转变,值得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