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生活网-432132资讯信息网

十堰以“人造人间奇凯达绣花功夫”促脱贫 贫困人口减少49.2万人

原标题:搭好致富的“脚手架” —十堰绣花功夫促脱贫侧记

“快屋里坐,我去倒茶。”8月21日,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杜家河村,65岁的贫困户焦庆周连忙招呼入户走访的扶贫干部王平,“王大大隔三岔五来看我,帮我老伴办了残疾证,现在又教我种苍术,我家狗见了他都不知道多亲热哩。”

当天上午,房县军店镇回龙小区,留守妇女张祖香像往常一样,到小区里的兆丰电子扶贫车间忙碌起来。“简单手工活,一天收入5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人。”这样的生活,她表示很满意。

同一天,张湾区柏林镇秦家坪村的20亩香菇生产示范基地投入使用。这个去年9月从国营林场剥离的贫困村,在新党支部的带领下,健全组织,发展产业,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作为秦巴山片区脱贫攻坚主战场,十堰市以“绣花功夫”做好户户走到、扶贫作坊、安幼养老、强基固本等重点工作,找问题、出实招、补短板,截至目前,贫困人口总数从83.3万人减少到34.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7.22%降到15.24%。

跨过门槛,走进心坎

“以前,干部帮扶像逛街,转一趟,问下情况、填个表就走。现在,干部蹲在我们家出点子、想办法。”郧西县上津镇石庙村贫困户姚守伟说。

他儿子前几年外出务工时受伤,一家三口日子艰难。包保干部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后,帮其办理医疗保险,又量身定做脱贫方案,帮助他家种植中药材、蔬菜。现在,姚守伟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今年以来,十堰全面实施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户户走到”行动,常态化开展精准扶贫大走访大调研,要求干部不仅身到,更要心到、感情到、措施到、效果到。

郧西县近万名党员干部实现走访全覆盖,从“代办一些事”“代问一些话”到“上门聊天”“医院陪护”等;郧阳区1.4万余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白天宣讲政策、帮干农活,晚上组织学习,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制订村级产业发展和建设规划;房县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实行“日总结、周报告、旬通报、月销号”制度;张湾区74名区直单位“一把手”脱产驻村帮扶61个村,发挥资源优势,架桥修路,整治环境,推进扶贫项目建设……

茅箭区人社局干部柯尊勇在茅塔乡廖家村走访后在日记中写道:“走访时,我们自己搬凳子,招呼主人家先坐;群众在地里干活,我们沿着田埂走过去,顺便帮忙拔几株杂草。只要离群众近些、再近些,就能跨过距离的门槛,走进群众的心坎。”

今年上半年,十堰各级领导干部入户走访41.3万户,占全市68.7万户农户的60.2%。

扶贫小作坊,撑起大梦想

“每天能翻8000多双袜子,工资80元左右,不用出远门,挣钱顾家两不误。”在郧阳区柳陂镇易家垭子村的袜业车间里,村民魏小娥熟练地翻着袜子。

郧阳区引进浙江诸暨袜业公司,在20个乡镇(场)各建设一个袜业车间,配套引进袜机和成品销售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带动4000多户群众增收。

如何帮助一批未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找到增收门路?十堰瞄准门槛低、强度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企业在乡村创办扶贫车间,带动附近农户在家中创办扶贫作坊,实现村村有产业、家家有事干、人人有奔头。

目前,该市共有181家企业(合作社)创办村级扶贫车间235个,辐射带动周边数以万计的群众在家门口当工人。

这些扶贫车间,大多利用乡镇、村组闲置集体土地建设厂房,或直接租用闲置的旧学校、民房、公有房屋,实现了对闲置资源的再利用。同时,各县市区纷纷出台优惠政策,从银行贷款、设备补贴、税收返还、技术培训等给予扶持,吸引大批能人返乡创业。

杨克松原在广东东莞办鞋厂,2017年返乡,在竹溪县蒋家堰镇和天宝乡建起两个鞋厂,共吸纳200余人就业,其中半数以上为贫困人口。当地政府减免了他两年车间房租共50万元。

十堰市主要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利用扶贫车间、作坊“培育一批工匠和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搭好扶贫的“脚手架”,为同步实现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幼有所育所教,老有所养所乐

“有了‘安幼之家’,孩子们玩得开心,我们上班也更安心。”丹江口市丁家营镇扶贫车间女工杨万丽说。

记者看到,车间里30多名女工正在忙碌,而在工作区旁约40平方米的“安幼之家”里,一群孩子正在玩耍,有的看动画片,有的看书,还有的玩益智积木。该市妇联副大大陆彧介绍:“大部分书本、玩具是爱心人士捐赠的,我们还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不定期来‘安幼之家’,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心理健康疏导等。”

面对农村出现的大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如何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关爱?十堰市大力引导激励乡贤、退休干部、教师和爱心人士,发挥余热或经济优势,利用村卫生室、村委会、集体闲置房等资源,就近提供公益服务,实现幼有所育所教,老有所养所乐。“爸爸妈妈,我在乡村少年宫里学绘画,有好多老师和朋友陪我……”8月20日,郧阳区杨溪铺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王铠给在外务工的父母打电话报平安。

这所学校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建设乡村少年宫,开设象棋、书法、绘画、篮球、葫芦丝等18个辅导班,暑假期间对留守儿童免费开放,并开通亲情电话,让孩子们随时和远方的父母通话,汇报生活、学习情况。类似的儿童托管中心,十堰已经建起了100多所,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建个好支部,胜于送钱送物

“你看,这个冻库可以冷藏存储全村生产的板栗、甜玉米和新鲜蔬菜等农产品,反季节销售,预计年增收300万元。”8月20日,房县野人谷镇千坪村党支部大大张玉文介绍。

他以前在外开了家建筑公司,做得有声有色。2017年11月,镇党委真诚相邀,张玉文回乡任职,甫一上任便大刀阔斧:启动5.5公里长、7米宽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治理200亩抛荒地,租给村民种植烟叶……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扶贫产业的发展,让村民们热情高涨。“等张大大再干几年,咱们村就是富裕村!”村民杨德禄说。

邻近的七里村,也在今年3月迎来新任村支书——从该镇驼鱼河村调任来的胡国祥。七里村不少村民有意见:“咱们村29名党员,还选不出一个村支书?”很快,胡国祥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大伙的疑虑。他挨家挨户走访、开场院会,在村民家门口办起扶贫作坊,发展绞股蓝、艾叶、榛子种植等产业,让集体经济甩掉“空壳”,全村呈现多年未见的发展活力。

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近年来,十堰市投入专项资金,提档升级村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村干部待遇。同时,通过跨村交流任职、遴选优秀村副职干部就地提拔、吸引能人返乡任职、选拔启用后备干部等方式,调整、任用一批脱贫攻坚领头雁。对于在扶贫工作中工作不实、推进不力、履职不到位等现象,严肃追查处理,今年以来共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115个。“脱贫攻坚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力量,确保贫困群众更加稳固、更高质量脱贫致富。”十堰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blairt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