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生活网-432132资讯信息网

松原小地鼠的花园市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侧记

  九月的松原,繁花锦簇,硕果飘香。

  忠字村的江南“小镇之风”,敢字村的乡村振兴大棚瓜果满枝,王家村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杨家村的鲜花姹紫嫣红……大美松原的美丽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实施乡村整治战略  美出乡村俏模样

  8月26日,我们来到乾安县所字镇忠字村。一户户整齐的农家院、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文化墙,婀娜的杨柳随风摆动……仿佛让人置身于美丽的江南小镇。

  “明年我们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城里有的我们这里都会有!”忠字村党支部大大姜贵对这几年村里的变化非常有感触,“以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不一样了,水泥路已通到忠字村每一个角落。

  几年前,忠字村“埋汰”远近闻名。柴草垛堆在院里,粪堆臭气扑鼻,垃圾往坑里一扔,脏水往门口一倒,谁家都干净不起来。

  2015年,根据全市乡村环境整治要求,村里下决心要好好整治村容村貌,首先对沉积了几十年的垃圾坑“开刀”。

  姜贵回忆,清理垃圾坑时,能看见几十年的垃圾迭出的“年轮”。后来,对这个垃圾坑进行回填,如今成了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

  65岁的“村民”崔宝军,自从退休后就成了忠字村的常住人口。“这里的风景好,空气也好,乡亲们热情朴实,左邻右舍相处和谐。”他喜欢这个小村庄,而且用自己在林业方面的特长帮助村里搞绿化,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11公里的水泥路、12000米的围墙、119盏路灯、240个大门垛以及6000平方米的文化小广场建设,忠字村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连续几年分别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先进党支部”“小康示范村”和“经济强村”。

  忠字村的变化仅仅是松原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为提升乡村“颜值”,松原市坚持把人居环境建设放在城乡建设首位,全力打好农村环境全面整治攻坚战。在公共环境卫生、“厕所革命”和“美丽庭院、干净人家”星级户评选活动等方面都下了大功夫。同时,市出台了《松原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由抓硬件建设向软硬件一起抓转变。各地加强规划设计,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因村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各具特色。

  如今,松原市已建成3个全国文明乡(镇)、4个全国文明村、21个省级文明乡(镇)、38个省级文明村。年初以来,我市还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投入资金近2亿元,清理各类垃圾430多万立方米,粪堆、柴草垛19万余个,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富出农民新生活

  一进乾安县赞字乡敢字村,映入眼帘的是绿油油的庄稼地、米香四溢的稻田、整齐排列的温室大棚、规模化养殖的现代牧业小区……在和煦的阳光下呈现出勃勃生机。

  “2017年我们一年的棚菜户值达到1000多万元,今年会更多。”乾元博瑞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义的发展目标就是让敢字村的老百姓和城里人一样,都住上楼房,住得起楼房。“全村200多户农民的土地流转到产业园区,农民既可以分红,又可以租种大棚,实现多渠道增收。”李义认为农民不用投资一分钱,只需要在大棚里进行管理,按照他们的生产要求操作,每年一栋大棚就能赚1.5万元,而且零风险。这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敢字村是乾安县赞字乡唯一的省级贫困村。为了帮助村民增加收入,敢字村改变了原来分散的种植现状,帮助村民调整种植结构,探索出土地流转新机制,增加了村民收入。

  美丽乡村有“面子”,更要有“里子”。在乾安县赞字乡敢字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的同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也如火如荼。不少村民被吸引到果蔬生产种植基地,变成了现代化新型种植农民。

  村民张凤兰说:“现在家里承包了三栋大棚,每年净收入四万五千元。加上土地流转的两万元,现在的收入比以前要多很多。”再过一年,张凤兰将和其他村民一起搬进新建设的村民小区。“以前从来没想过,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近年来,松原市结合脱贫攻坚战略部署抓准短板,反弹琵琶,发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作用,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引导广大农民克服“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脱贫致富。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因地制宜兴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思路,充分利用农村山水资源、田园景观、地域文化和人文传统,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帮助农民创业增收。

  实施精神文明新高地  建设战略文明乡风扑面来

  8月17日,扶余市肖家乡王家村又一次“火”了,中省直媒体记者、美丽乡村现场会参会人员如约而至。

  整洁的巷路,盛开的鲜花,彬彬有礼的村民……·和谐之风迎面而来。35名村民组成的太极扇队伍,一招一式韵味十足,赢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

  47岁的村民隋志学抱着4岁的小孙子正忙着给队伍里打太极的老伴儿鼓掌。隋志学一家五口人,除了孙子以外都是志愿者,自愿学习传统文化,志愿出工建设美丽“王家”。因为儿子和儿媳妇都在忙着接待来宾,所以他只能照顾孙子,也算给自己放了一天假。

  “十多年了,我每天四点起来打扫街道,然后再回家干农活,我多干点,家里其他人就有时间去学习传统文化,从而帮助更多人。”隋志学说。

  对于王家村多数村民来说,每天打扫房前屋后已是“必修课”,因为只有屋子整洁,他们才能安心去做其他事。

  “在王家村有一支由当地150名村民组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他们自发捐款修路安灯、组建垃圾清运车队。”王家村农业种植合作社副社长杜占军认为,绿色发展理念已植入村民内心。

  王家村经常组织多种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以及夏季运动会等。在一次开展《弟子规》理解测试活动后,村民都能按照《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有些年迈的老人也戴上老花镜,用颤抖的手执笔写字。俨然,王家村的文化大院已经成了村民的精神高地。

  年初以来,松原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推动农村乡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目标,注重改善民生,突出抓好价值引领、品质提升、产业培育、服务升级等工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按照“五传五有”要求,全市78个,乡镇和1123个行政村建立了“新时代传习所”。通过绘制文化墙、悬挂公益广告展板、开展“乡风评议”“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等方式,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摒弃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炫富斗阔、奢侈浪费等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淳朴乡风。并常态化开展“邻里守望”等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广大农民参与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

  村庄有规划、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生活传佳话。松原市因地制宜,依托各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扎实实施美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和谐共荣大美松原正在松嫩平原上崛起。(尚桂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