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生活网-432132资讯信息网

吉林省供热体制妻子必知健德堂改革冷思考:暖气缘何成怨气_吉林

  百姓的福利 企业的困扰

  午时,长春市青年路教师小区,阳光正好,李万城老人出来“取暖”。

  小区的供热这两年不错,但由于居室“把山”,楼上楼下又因没有住户居住而办理了停供,而且李万城家还在使用老旧的铝合金窗户,导致热气外泄,所以,室温虽然勉强达到了18℃,但并不令人觉得暖和。

  李万城没有太多的抱怨,他跟记者讲起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在老家四平的供暖方式。

  “那时候除了个别单位,大多像我家那样,自己烧炉子取暖,单位按家庭成员数一个供暖期给每人补贴20元。”李万城说,“后来单位盖起了家属楼,自己建起了锅炉房,每到供热期,我拿着发票找单位全额报销。”

  李万城所说的那个时期,正处于“福利供热”阶段。那时候,全省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楼及部分职工住宅楼均为自备小型燃煤锅炉房自行采暖。

  马世平说,我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型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全省集中供热总面积仅为1000万平方米,而供热单位也均为国营。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正值一些国有单位转制阶段,有的在改革大潮中立稳了脚,有的则是负债累累、困难重重。这一特殊时期带给供热企业的麻烦就是供热费收缴率的低下。

  “当时全省平均热费收缴率仅为78%左右。”马世平说,“热价低、串联供热‘乘公车’、报销单位负担重……这些都是当时导致热费欠缴的重要因素。”

  马世平说:“当时一些热力公司的仓库里琳琅满目,像百货商场一样,包括自行车、衣服、鞋……全都是顶账的。一些单位缴不起热费,只能以货顶账。而热力公司转手卖的时候,根本卖不上价格。”

  热费收缴率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供热企业举步维艰,也成了各级政府的沉重包袱。“这也是我国北方地区供暖共同面临的主要危机,一直是各级政府工作的焦点问题、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以及供热企业的难点问题。”马世平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