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生活网-432132资讯信息网

探寻千年古镇的商道文女子棒球队领队rio脉

(原标题:探寻千年古镇的商道文脉)

宗艾古商道

以花为媒、以节会友,4月21日,以“打造古镇杏花节,发展生态旅游业”为主题的寿阳县宗艾古镇首届杏花节落下帷幕。本届杏花节的成功举办,让宗艾镇——这个太行商道上曾经的“旱码头”,重新走进人们视野。  宗艾古镇、宗艾商帮……这些渐渐沉积在岁月长河中的名词,再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在太行商道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宗艾古镇究竟有哪些辉煌的历史?作为晋商重要的一支,宗艾商帮在晋商发展史上发挥过哪些作用和影响?如今,已经成功申报为历史文化名镇的宗艾镇,又将如何立足文化资源优势、把握发展良机?近日,记者深入这个千年古镇,领略品味其文化魅力,试图揭开宗艾商帮的神秘面纱。

宗艾,被称为“太行旱码头”,这里是一座浓缩了数百年繁华、包罗万象的历史文化古镇

有人曾这么评价过宗艾镇:它是一座沉淀了千年历史、浓缩了数百年繁华的商业古镇,一个悠久传说妇孺皆知、文人雅士流转成歌的风情古镇。短短几句话,浓缩了宗艾古镇的全部精华,然而,要想亲身领略它的风采,你还得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去走进它、抚摸它、感受它。  在寿阳县城北境的双凤山脚下,便是素有“太行旱码头”之称的宗艾镇。据寿阳县志记载,宗艾镇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到明代时即设镇建制,当地有“先有宗艾镇,后有寿阳城”的传说。可见,宗艾镇的历史比寿阳县城还要早很多年。《寿阳县志》称:“宗艾,唐以前称马莲村,后称五槐树,以后改名宗艾”。宗艾民间传说,宗艾从汉代始,先后叫艾蒿嘴、马莲渠、五槐树、上艾、宗艾,五个村名都有较为详细的来历故事。  今年75岁的王森玉是原宗艾镇文化站长,生于斯长于此,宗艾在王老的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对于宗艾的历史,他更是了如指掌。“宗艾的早先居民大都是在不同年代从各地迁徙而来的。目前,仅宗艾镇就有107个姓氏,经过考证,这些姓氏来源于9省77县,可以说,宗艾镇是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家庭。”  此外,宗艾镇下辖的村名也颇有来头,东蔚家庄村、西蔚家庄村、范村、尖山村、下洲村、沟东村、任家店村、桑洼村、沟西村、尚家寨村、小河沟村、羊头寨村、黄甲坡村、寨东村、寨北村、周家垴村、宗艾村、河底村、东光村、索马村等。这些村名有的是由元代以来迁徙侨置遗存的地名,有的是历代古战军营扎寨的军事要地,有的是山形地貌成型后的形状地名。通过这些地名,越发感受到宗艾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历史文化古镇。  其实,宗艾人最引以为豪的是,这里曾是太行商道上的“旱码头”。“明末清初,各路商贾流转晋东,宗艾便是集散之地。文人骚客路居流连,使得这里历史悠久,文蕴深厚,再加一条丝绸之路的千年穿越,便有了太行旱码头的说法。”据宗艾镇党委大大史敬海介绍,宗艾镇自古就是晋东的商业中心,在正太铁路通车前,这里是连接山西东南西北的交通枢纽,是明清两代晋商东去太行、北进冀蒙、西连太原、陕西的必经之地,成为明清时期远近闻名的商业重镇,素有“早码头”之称。  据宗艾镇现存“龙口”石门碑刻记载,清乾隆、嘉庆年间,宗艾街市已具规模。尤其是自道光元年(1821年),经同治、光绪及至民国10年(1921年)的100年里,宗艾不仅是寿阳的商业中心,而且是晋中、晋北的物流商城,并且在燕(京)南塞北、天津、汉口等地还设有货栈。“宗艾街市72行无奇不有,较大商号有100多家。包括钱行24家,放账铺7家,粮行8家,花布行24家,六陈行24家,糖纸颜料行24家,当行3家,京广杂货行7家,药店有8家,骆驼骡马店10家,饭铺7家等。到了晚清,字号已发展到300多家。仅寿阳首富宗艾张业世就有字号28家。”“在清代的票号分布上,设在宗艾镇的一处分票号,是山西东部寿阳、盂县、平定、昔阳、和顺、左权六县中唯一的一家。艾商的足迹更是遍布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宗艾帮亦成为晋商队伍中的一股有生力量。”  史敬海告诉记者,宗艾镇商业的繁荣兴盛和当地一个乡绅的贡献分不开。“他叫赵应图,现在村里的主要建筑都是他当时主持兴建的。据说赵应图的祖先赵善俊,把尖山旱码头村(现在叫神武村)的集镇花钱买到宗艾,从此集市移至宗艾。当时赵氏家族比较兴盛,家有9顷土地,占到村里耕地面积的15%,雇有9个长工,全村50%的建筑物都是赵家所建。赵家现在还有宗族后人,还有两处梦楼院,在后面有一高地被称作煤山,是赵家存煤成山的地方。”

克钱是宗艾商帮独创和利用的一种信用货币,在晋商发展史上独树一帜,也对寿阳的商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宗艾商帮的发展壮大。作为晋商重要的一支,宗艾商帮成为当时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商业力量。“宗艾商人被人们称为宗艾帮,明清至民国时期,宗艾镇商贸繁盛,据说当时有几家商店联合,到天津买糖做霸盘买卖(垄断),将天津市所有糖全部买空,然后向各地分销。内蒙古的大青盐,北路的牙红碱、胡麻油,盂县的粮食、货物都集散在宗艾。”  据史敬海介绍,当时宗艾商号多为批零兼营。生意北面做到绥远、包头;东面做到获鹿、石家庄、天津;东北做到赤峰、铁岭;南面做到晋南、汉口。并在清代中叶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100多年中,形成了宗艾商业独创和利用的一种信用货币——克钱,这在晋商发展史上独树一帜,也对寿阳商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宗艾的商业、文化发展靠的是什么?其中主要靠的是诚信、团结、坚韧的宗艾商帮精神,以下两个小故事就能体现出来。”  克钱是寿阳县的一种信用货币,为山西寿阳商人所独创和利用,它从清朝中期到民国年间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对寿阳商业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宗艾商人就千方百计地争取这笔存款。他们给存户以下保证:数目准确、存取方便、利息公道、如有差错,商号宁可自己吃亏,不让存户受害。甚至通过其他服务,商号在某些方面成了存款者的管家带财房。宗艾商人的信用也随之逐渐提高,存款逐步扩大,商业经营活动也日趋发展。  宗艾商人以银铸锭,其状不似大谷元宝状而呈颗状,人称“圪蛋”。每个有五两、十两,最大宝库平五十两,小锞有一、二、三两。其含银量高于大谷宝,信誉很高。在这些年代中,每年寿阳县衙上缴田赋税金,均用此种银锭上缴,省巡抚衙门在分发俸银时,官吏衙役深知寿阳元宝合银量高,故争要“寿阳圪蛋”,从此“寿阳圪蛋”就流传于社会。  史敬海说,宗艾商人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自觉和不自觉地发扬了一种特殊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诚信、团结、坚韧”,这种精神也贯穿到宗艾商人的经营意识、组织管理和心智素养之中,可谓宗艾商帮之魂。由于宗艾商帮信誉度高,交易量大,在与太谷商号的竞争中屡屡获胜。晋商故里的平遥、祁县商号,也每年到宗艾兜揽汇兑生意。

这里集晋商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是一个特殊的对外窗口和无声的文化走廊

宗艾富商在代代继承经商贸易的同时,还在宗艾这篇土地上留下了大量的精美建筑。  据王森玉介绍,除宗艾镇河底、尖山、下洲、羊头寨、范村、索马、寨东、尚家寨等村组散布着众多古建筑外,塔寺、阁、庙与街巷、店铺、宅院、龙口等天人合一的大量古建筑集中在宗艾村60公顷的土地上,这在寿阳也是首屈一指。  如今,村内还存有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建筑的民居豪宅。民居几乎都是由一组组四方的线条组成。所有的建筑又都是沿一条看不见的中轴线对称铺展开来的。据查证,宗艾镇旧时超过1000平方米的院落就有七八座。  “建在村中心的赵氏大院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而村东关的张氏一族,建筑占地面积近30亩,现保存完好的二集堂原为宗艾帮首富张曰士所建,三进大院有正厅5间、过厅5间、配房16间、册院15间,建筑面积上千平方米,典型的五脊六兽、怀中揽月传统建筑格调,宅间院深,砖用柏木刻,精美绝伦,镂空勾栏,实属罕见。建于清咸丰年间的照壁尚有时任内阁大学士祁轠藻所提的英声茂实四字,是古代建筑的精品。”  据了解,宗艾镇许多民居上有大量的砖、木雕。砖雕主要在屋宇式大门上、屋脊和山墙与屋脊交汇处,木雕则多见于正房檐下、垂花门其内容有三大类:其一为道教主题的人物与物品,如八仙及其宝物等,其二为民众喜闻乐见被并赋予美好寓意的图案,如荷花、牡丹、菊花、葡萄、如意、云纹等样式,其三即为各种各样的寿形图案。其中寿形图案出现之频繁,纹样变化之丰富,为山西少见。  山西省文物工作者在全国第3次文物普查的过程中,在宗艾镇下州村发现一座清代门楼。这座门楼据说是寿阳县十大财主“张、祁、李、孟、袁、郝、聂、赵、王、闫”之一的聂家宅院遗留。该门楼保存较完整、雕刻精美、造型独特,为民俗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这座精美的砖雕门楼为两柱券式门。檐下雕仿木构斗拱、垂花柱、镂空雀替,屋顶歇山式。门楣上方正中雕匾1方,镌“纳福林”3字,落款为清道光24年(1844年)。券门两侧施影壁。整座建筑雕刻内容以“寿”字为主题,辅以“葡萄”“桃”“葫芦”“竹子”等图案,云纹、回纹作砖雕背景。建筑面积18平方米。  山西省民俗馆副馆长赵志明认为,“纳福林”门楼的雕刻寓意深刻。屋脊正中的葡萄,意为“葡萄百子”;拱眼壁中的蝙蝠围着一个寿字谐“福寿延年”;门楣上的葫芦谐“福禄”;雀替上的云纹象征“祥和”;柱底石的麒麟为送子神兽;两侧影壁的梅、兰、竹、菊比喻“春、夏、秋、冬”;竹节又象征“平安”;连锁状的回纹符号象征“富贵不到头”等等。这些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约定俗成的谐音、隐喻、符号用砖雕的形式表达了主人的美好愿望。  繁荣的商业为宗艾带来了富足与安康,也在不自觉间形成了宗艾独特的文化符号。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庄志明说,宗艾,是一个特殊的对外窗口和无声的文化走廊。  走进这个神秘的古镇,抬眼望去,掩映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之间的庙宇老街,大块褐红石块垒砌的古老街面,虽显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却是坚实古朴,凝重厚实,深深的车辙石壕痕迹,显露出古韵典雅和岁月的悠久。宗艾剪纸,作为宗艾古老民间艺术的一枝,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有窗花剪纸、画贴剪纸、人物剪纸、花、鸟、虫、鱼剪纸等。今天由一批民间艺人,推陈出新,又挖掘开发创作出寿星剪纸、时政剪纸等新的形式,使这一古老民间艺术得以大放异彩,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老寿星的民间传说广泛流传于寿阳大地,在神话故事中,宗艾的尖山即老寿星在上天之前,将自己的脚趾掰下,给寿阳留存的一点血脉。王森玉老人和他的徒弟们根据寿星文化进行了许多剪纸创作,他的作品将文字与图案完美融合,极具创意,是国内以寿星文化为内容的剪纸中的首创。之前,参加中国寿星文化产业专家论证会的教授学者参观了王森玉等人举办的剪纸展览,对寿阳民间剪纸技艺给予了较高评价。中国民协副秘书长、书法家赵铁信更是当场题赠“寿阳寿星剪纸”条幅。  虎头帽、虎头鞋是流传于宗艾县民间的手工传统制品,虎头帽上的虎脸的布总共有四层,这样象征着孩子“四平”,和虎头鞋的“八稳”是对应的,曾经,虎头鞋不知陪伴多少代人长大,也承载了太多的回忆,如今,虎头帽以及虎头鞋这门手艺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虎头鞋做法和讲究的人少之又少,王森玉在多年的民间史料收集中,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并记录下一个个相关的传说和故事。“原来老一辈人讲究,刚出生的孩子都要准备一套这样的东西,过了百天就可以用了。帽子一抻起来从侧面看像是一条龙,从正面看又像是一只虎,这就寓意着孩子长大后坚强、勇敢,虎头帽的两边还有两条小带子,像是两个小扫帚,这个小扫帚能够把灾难扫走,辟邪用的,帽子边上还绣上一圈细细小小的铃铛,这铃铛象征着平安,孩子戴上虎头帽,一走到哪儿,铃铛就响,大人就知道孩子在哪儿了。”  红烧饼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食品,除了满足人们对传统小吃的回味,还能用来给孩子做满月、过生日、走亲戚、看病人等,寿阳的红烧饼尤以“宗艾红烧饼”最为出名。红烧饼是用小麦面制成,比一般烧饼稍大,其形状为圆形,外皮白边呈红色,面饼空心,质嫩爽口,筋韧醇香,在饼子空心中可夹入寿阳特制的猪头肉,另配一些葱蒜,别有一番风味。  宗艾每逢农历二、六、十都有集市,这个集市延续了宗艾镇商业鼎盛时设定的日期,地点也同当年一样设在村东头至正街上,主要买卖蔬菜、粮食和一些日用品。由于现在商品极度丰富,集市的规模已经日趋缩小。  传说中的财神爷的生日是农历的七月二十二日,商贸兴盛的宗艾,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二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庙会上原有祭祀、商贸、唱戏等活动,从早一直热闹到到晚上。如今村内的寺庙都被拆毁,祭祀活动也已经停止多年。宗艾镇集晋商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它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寿阳宝贵的文化资源。

宗艾古镇尘封已久的历史之门已被打开,这座千年古镇有望重现辉煌

2016年11月9日,对于宗艾镇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宗艾镇正式入选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时,也被确定为我省小城镇建设的重点城镇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作为宗艾镇党委大大的史敬海说,他们的目标就是立足本镇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物质与文明的双丰收。“宗艾镇集晋商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于一身,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使之发扬光大,重现宗艾古镇往日辉煌。”  史敬海告诉记者,由于种种原因,宗艾古镇建筑新多旧少、新旧杂陈、面目全非。为此,他多方奔走,也得到了一大批社会有识之士的倾力相帮。“寿阳籍军旅画家邢俊勤特别关注故乡宗艾文化发展,提议设宗艾艺站并亲笔题写匾额。经寿阳县美术家协会大大冯存锁特邀中国国家画院专职画家林容生先生。以及全国各地的著名画家一同游古镇,览民居。在古镇写生,让古镇重焕活力。我们还成立了孙钟秀民俗画展览馆等文化艺术基地,着力挖掘宗艾文化。并与山西传媒学院艺术设计系取得合作,宗艾镇成为学生们的创意设计基地,为我们宗艾的文化建设出谋划策。”  在史敬海的心中,这些都只是刚刚开了个头,他的目标是将宗艾镇打造成为一个集晋商文化、民俗文化和古建筑文化于一体的艺术基地,发展乡村旅游业,让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精神发挥出最大价值,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千年古镇、千年之缘,旷古振今、重现辉煌,是我们不二的责任和担当。我们将以创新的精神、拼搏的意志,对古镇古建抢救保护,对古镇文化继承、弘扬、发展。在新的时期,开辟宗艾农耕园艺、工业商贾、现代养殖、物流集资、古镇古韵经济文化建设和旅游观光配套的综合发展道路,再创宗艾新的辉煌!”  光滑斑驳、布满青色石条的石板巷、古朴的店铺、茶坊,无不令人想要去触摸历史;一墙之隔,也许就掩藏着车水马龙的昔日古镇;两脚迈动,一不留神就踏进了数百年的历史烽烟……如今,宗艾古镇尘封已久的历史之门已经打开,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报记者毕树文

(原标题:探寻千年古镇的商道文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