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生活网-432132资讯信息网

“吉林巧姐”用手中艺术创财富|下岗|创业|吉武林群侠传修罗盗圣林

A03版

  12日上午,新文化记者来到吉林省辽源市创业大厦,一间工作室内格外热闹。屋内长桌上摆满了稻草、蒲草、玉米叶,还有剪刀、尺子、针线盒……一群朴实的大姐围坐一圈,摆弄着手里的草叶。“今天头一天学草编,我现在正在编收纳筐的筐底儿……”家住辽源市,49岁的朱海鹰是众多“吉林巧姐”的成员之一,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手中的艺术创造着财富。

  辽源市妇联从2012年开始实施省妇联的“吉林巧姐”项目,共投入培训资金100万元,组织700多名城乡妇女参加“吉林巧姐”的手工制作培训,其中380人通过培训后实现了增收,人均年收入1万元。辽源市从2016开始通过“吉林巧姐”项目实施“巾帼巧姐村”扶贫计划,目前全市创建10个“巾帼巧姐村”。

  12日上午,记者见到了与草编结缘的胡双庆。胡双庆说,2013年,自己成立了一家草编文化公司。“最初开展培训时,由于很多村里的姐妹交通不便,我们就进村辅导,十几个或二十几个姐妹们都到一户农家,我们就坐到炕头上教她们学习草编。”胡双庆说,这些农村姐妹逐渐从“闲人”变成了“贤人”。随着技术熟练,她们的收入也在增加。2016年,胡双庆的草编公司年产值达到近700万。

  今年46岁的吕惠敏是“吉林巧姐”项目的受益者之一。2013年,她成立了陶艺公司,带领一批下岗女工创业。目前,公司每月收入在1万元到2万元。“女性心思细腻,在手工创意方面有一定优势,业余时做些手工还能提高收入。在创业这几年,妇联在提供场地、基地和人员培训上给了我们很大帮助,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加入到我们中。”吕惠敏说。

  谈到未来,吕惠敏还有很多想法,她想带动更多的下岗女工创造出更多的软陶作品,让更多人感受到吉林文化。

  吉林省妇联妇女发展部部长呼志辉介绍,2012年,省妇联实施了“吉林巧姐”手工制作项目,将传统手工制作与地域特色和民间文化艺术相结合,以“协会+企业+家庭”为主要生产经营模式,构建妇女就业托底安置的“无围墙工厂”。建立各级妇女手工制作协会,发展会员企业200余家,创建“巧姐”手工制作基地109个,带动8万余名妇女居家灵活就业。

  开发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巧姐”系列产品,其中21项被列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线上+线下”“实体+虚拟”的发展空间。实施单亲贫困母亲援助、贫困妇女手工制作等项目,为6419名城乡贫困妇女提供技能培训,目前全省已有58个村开展了各类“巧姐”项目的培训,推动吉林手工制作走上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

  实习记者 刘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