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生活网-432132资讯信息网

美媒称中国超越美英成非洲学生主要留武林群侠传修罗盗圣学地:彰显中国软实力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全文)

(原标题:美媒称中国超越美英成非洲学生主要留学地:彰显中国软实力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

参考消息网7月2日报道美媒称,非洲学生在中国的人数激增是令人瞩目的。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非洲学生人数增加了26倍,从2003年的不到2000人增加到2015年近5万人。

美国“石英”财经网6月30日报道称,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美国和英国每年接待约四万名非洲学生。2014年,中国超过了这个数字,成为仅次于法国的非洲留学生第二大热门目的地,报告显示在法非洲留学生人数超过9.5万人。

报道称,中国的大学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包括亚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亚裔国际学生的比例仍然远远超过了占学生总数13%的非洲学生的数量。但非洲学生的数量是由2003年的2%上升的,每年都在增长,且比其他地区快得多。相比于世界其他地方的学生,每年有更多的非洲学生选择来中国。

报道称,中国政府着力于促进非洲人力资源和教育发展的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非洲学生人数迅速增加的原因。从2000年开始,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就曾承诺为中国国内外的非洲教育提供资金和支持。

自2006年起,中国制定奖学金以援助即将来华留学的非洲学生。例如,在2015年的一次峰会上,中国承诺到2018年向非洲学生提供三万个奖学金名额。

互惠互利

报道称,对中国来说,向非洲人提供教育是中国软实力的延伸——培养下一代非洲学者和精英。这些学生在中国获得的经验能够转化为与中国合作的意愿,对中国未来的内外政策有积极作用。

但是非洲学生的回报是什么?中非学者发现,非洲学生对中国的关注有很多原因。一些人只是去追求一种经济上负担得起的教育,甚至没有奖学金,而另一些人则有机会发展商业联系或学习一门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语言。

多项调查显示,大多非洲数学生倾向于中文课程或工程学位。对工程的偏爱可能是由于中国高校为国际学生提供的许多工程课程是用英语教授的。

一些研究显示,非洲学生对自己的中文教育普遍满意,只要能克服语言障碍就很满足。另一些人发现,即使学生对他们的课程本身没有印象,他们也很感激中国教育带给他们的贸易和商业机遇。

培养非洲留学人才

报道称,很难确切地知道哪些非洲国家向中国派遣的留学生最多,但清华大学的统计提供了一种思路。在2015-2016学年,该校111名非洲学生中的大多数来自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摩洛哥、厄立特里亚和喀麦隆,略偏东非。

报道称,法国的非洲学生绝大多数来自西非的法语国家。如果清华大学的数据可以反映中国非洲学生的整体情况,那么这意味着中国在教育领域对西非以外的非洲国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报道称,由于中国的签证规定,大多数留学生在接受教育后无法在中国停留。这避免了非洲国家人才外流,也意味着中国正在教育这样一代非洲学生:他们更愿意将受到的教育和获得的技能带回自己的国家。(编译/王天僚)

资料图:在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左一)带领两名南非留学生做实验。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延伸阅读】非洲5国学员在云南瑞丽接受工作犬培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训练中 车文芳 摄

中新网瑞丽6月28日电(车文芳)连日来,来自埃塞俄比亚、加纳、尼日利亚、塞拉利昂、赞比亚5个国家的21名学员在云南瑞丽缉私犬基地参加“工作犬的使用”培训。目前,各项培训工作按计划进行,进展顺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参观犬只车文芳摄

本月5日,21名学员抵达瑞丽缉私犬基地,参加为期1个月的2017年非洲国家海关“工作犬的使用”培训班。本期培训班主办单位为上海海关学院,由上海海关学院与瑞丽缉私犬基地联合承办,6月1日至4日,在上海海关学院完成开班仪式并进行相关课程学习。6月5日至6月30日,学员在瑞丽缉私犬基地接受工作犬理论知识和实操课程训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房间搜查训练车文芳摄

该培训班自6月6日在基地正式开始训练以来,基地对21名学员开展了工作犬追踪练习、人犬拔河游戏、物体搜查、行李箱包搜查、邮件搜查、车辆搜查、传送带行李物品搜查、人身搜查、房间搜查、集装箱货物搜查、犬只养护等实操课程训练,以及《缉毒犬训练基础知识》、《犬只养护知识》、《世界海关用犬工作介绍》、《亚太训犬中心(中国)培训项目及案例介绍》、《常见毒品种类介绍》、《日常用犬查缉方法介绍》、《查获毒品案件藏匿手法介绍》等理论知识的授课培训。期间,学员还对基地搜烟犬、濒危物种搜查犬、搜币犬、防暴犬等工作情况进行了观摩学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讲授缉毒训练课程车文芳摄

据悉,本期培训班学员将于6月30日结业返国。(完)

(2017-06-2817:02:02)

【延伸阅读】港媒称非洲商人纷纷赴广州打拼:追逐梦想和财富

参考消息网2月7日报道港媒称,奥利弗·姆坦布过去常在约翰内斯堡的某个街角卖太阳镜。在做了10年生意后,他的状况相当不错。“我这星期买进了3.5万副墨镜。”他一边说,一边在中国大都市广州南部的一家非洲餐馆享用自己的晚餐:牛肚、一大碗米饭和一瓶健力士黑啤。

香港亚洲时报在线2月5日报道,姆坦布说:“这才是我第二次来这个城市。第一次来的时候——大约3个月前——我买进了1.2万副太阳镜。它们卖得很好,于是我又来了。”

对于姆坦布来说,从在街头摆摊到买下自己的商店继而建立起覆盖南非大部分地区的销售网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他与中国的联系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我过去是从迪拜的一家批发商那里拿货的。但我意识他的全部商品——真的是每一样东西——都来自中国。我问他:你是阿拉伯人还是中国人?最后,我觉得或许我自己也可以从中国进货。”

姆坦布并不是唯一有这种想法的人。广州拥有全亚洲规模最大的非洲人社区。中国官方在信息提供方面不是很愿意帮忙,不过根据中国媒体的估计,任何时候在广州都有多达20万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流动商人。非洲人总是不断地来来往往。

他们活动的中心位于三元里地铁站附近。在这里,整个地区都围绕他们的生意运转。多达8个大型市场里的批发商向来自非洲的顾客出售商品。即将被卖到非洲的货物从店内一直堆到人行道上。这里有尼日利亚餐馆,有几乎全是非洲客人的酒店,以及专门经营广州到尼日利亚、加纳、乍得等地货运的物流公司。

这里曾经是内城贫民区,但这一情况现在已经得到改变。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由贸易者让它变成了一个全球化中枢——在此过程中,发达的中国除了提供一个场所之外并没有发挥其他作用。

姆坦布是他们中的一员。像他这样的商人处在中非联系的前沿,这种联系正在颠覆他们祖国的经济——不管结果是好是坏。

尽管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让南非、尼日利亚、加纳等许多国家的顾客受益,但它们也一直在让非洲厂商破产。花费多年时间研究广州非洲人社区的香港大学学者罗伯托·卡斯蒂略说:“你看到南部非洲妇女身上五颜六色的裙子了吗?生产这些纺织品曾是传统非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这些纺织品来自中国。

尽管目前非洲人在广州的存在是新现象,但连接西非和中国的贸易线路则是有历史渊源的。流动商人在尼日利亚及其邻国的传统经济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成为当地与中部非洲以及中东商人之间的桥梁,后者则从相反的方向渗透非洲大陆,与中国保持着长期的联系。

卡斯蒂略说:“早在1000多年前,广州就有阿拉伯人的长期存在。毛泽东时代是个例外,当时大多数外国人不得不离开。”

当上世纪80年代形势开始恢复正常时,非洲生意人再一次通过阿拉伯商人与中国联系了起来。就像姆坦布决定绕过他在迪拜的批发商一样,他们没过多久就发现自己不再需要这些中间人。

随着国际旅行费用在上世纪90年代变得更加低廉,西非人慢慢开始迁移到亚洲——先是吉隆坡,然后是广州。其中的一些先行者取得了成功,并得到了极为可观的财富。他们的成功故事激励人们群起效仿。如今,很多来到广州的人是追求财富的冒险家。他们几乎没有什么钱,也谈不上有什么计划,但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4年7月13日至7月15日,广东省广州,摄影师拍摄广州非洲人聚居区场景。

(2017-02-0708:28:00)

【延伸阅读】非洲学生中国跑马“淘生活”:月收入可达两万元

中新社宁波11月1日电题:非洲学生中国跑马“淘生活”

中新社记者李佳赟

热身、抬腿、起跑……来自非洲的宁波大学留学生威尔弗雷德和尼古拉斯正在操场上进行跑步训练,打算冲击即将到来的马拉松赛事的诱人奖金。

从北国的“冰雪之城”哈尔滨到南方的“椰城”海口;从中国东端的上海再到西部丝绸之路上的名城敦煌。迄今为止,尼古拉斯和威尔弗雷德的足迹已经遍及中国80余座城市,累计参加了近百场比赛。

威尔弗雷德和尼古拉斯的家乡——埃尔多雷特是肯尼亚西南部城市,这里曾诞生了40多名世界级长跑冠军。在尼古拉斯的印象里,家乡的人们在草原上、马路上练习跑步是司空见惯的景象。

但威尔弗雷德从小有一个当工程师的梦想,宁波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让他只身来到3000公里外的中国宁波。然而,到校之后他却发现日常生活费用依然是一个大难题。孤身一人独居海外,为了节省费用,威尔弗雷德甚至曾经忍饿数天才吃一顿饭。

机缘巧合下,一位来自非洲的宁波大学留学生艾瑞克带他走上了“跑马拉松淘金”的道路。中国各地正在掀起的一股马拉松热潮,让尼古拉斯和威尔弗雷德有机会在比赛中“冲金夺银”,并赢取不菲奖金。

在威尔弗雷德和尼古拉斯看来,参加马拉松不仅仅是一场兴趣使然的比赛,更是一次解决温饱,改善自身生活的机会。

威尔弗雷德的父亲是农民,家中还有5个姊妹,家庭负担很重。如今,通过不断参加马拉松赛,威尔弗雷德不但能够付清每年2500元人民币的宿舍费及生活费用,还能有结余寄回肯尼亚老家。

威尔弗雷德告诉记者,行情好的时候,马拉松比赛的奖金一个月就能“入账”近两万元人民币,他的接济已成为家庭重要的收入来源。

但让威尔弗雷德感到有压力的是,随着马拉松运动在中国持续升温,催生了更多的马拉松经纪人,随之而来的则是更多的“黑色旋风”到中国比赛。他坦言,一些经纪公司招徕不少专业的马拉松选手,主要是肯尼亚、埃塞俄比亚选手,也有菲律宾等亚洲国家的选手。

“中国马拉松”网站10月31日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马拉松的注册赛事高达294场。而非洲选手承包冠军,已经成为中国不少马拉松赛事的常态。

在威尔弗雷德看来,中国马拉松比赛竞争日趋白热化,有越来越多的非洲选手来“抢生意”了,即便是在县级市举行的马拉松,也能看到不少熟悉的“非洲面孔”。

威尔弗雷德表示,“现在,拿奖金越来越不容易了,我现在每天都要坚持跑步两小时,以保持好的状态。”(完)

(2016-11-0110:14:01)

【延伸阅读】非洲学员赴四川青神“取经”学竹编:叹时间不够用

中新网眉山8月25日电(刘刚王鹏)“回到加纳后,我会把在这里学到的竹编技术教给身边的人”,55岁的道格拉斯告诉记者,两个月的学习时间很紧张,不够用。

位于四川省眉山市的青神县,是“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竹资源非常丰富。农家房前屋后,沟边山坡遍布竹子。走在村间公路上,目之所及,多被竹子覆盖。

培训现场。 刘刚摄

酷暑8月,在青神县的中国竹艺城,2016加纳竹藤制品开发与加工技术培训班开班了。这个由中国商务部主办、国际竹藤中心承办、国际竹藤组织协办的培训班,将会让19位来自非洲加纳的学员,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学习竹编技艺。

在竹编培训室里记者看到,学员们分成四组学习编织小竹篓。跟两周前刚来时的生疏相比,此时他们的动作熟练了许多。几位竹编老师,不时告诉他们编织时的注意事项。老师亲手示范编织后,学员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为何要万里迢迢,从西非来到中国四川,学习竹编技艺?道格拉斯说,在加纳,竹制品和藤制品很常见,竹制家具也有着广泛的市场。“但是,我们的质量不够好,做得很粗糙”,道格拉斯表示,正因如此,他们希望在中国学到更精致的竹编技艺,带回国内。

谈及学习编织过程中最困难的地方,道格拉斯表示,由于自己之前从未接触过平面编织,因此一开始有点困难。“但是老师们教得非常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我现在觉得越来越好了”,道格拉斯说。

中国竹艺城负责人陈岚告诉记者,此次培训,学员们将会在两个月里分别学习竹制工艺品和家具的编织。陈岚说,“学员们学成回国后,将会提升本国的竹制品工艺,同时也是对青神竹制品工艺的一种传承。”

每天教授学员的陈云华,对这群特殊的学员也有自己的感受。他告诉记者,学员们刚来到竹艺城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适应。几天之后,看到自己经过培训,居然编织出了精美的竹制品,开始热情高涨。

学员练习编织。 刘刚摄

“现在他们中午也不休息了,吃完午饭就来”,陈云华说,外国学员们学习非常认真,现在每天学习编织的时间达到了十多个小时。“甚至有些学员,晚上也会去加班练习编织。”

陈云华的手里,有一本学员们亲手写的心得体会。“大开眼界”、“感谢”、“激励”……在学员们的心得体会中,这样的词句随处可见。这群从加纳来中国“取经”的外国学员,正努力学习青神的竹编技艺,以期回国后造福本国人民。“两个月的时间太紧张了,不够用”,他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完)

(2016-08-2513:55:01)

凡注明“来源:参考消息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原标题:美媒称中国超越美英成非洲学生主要留学地:彰显中国软实力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