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生活网-432132资讯信息网

中国体细胞克隆猴健康成长 研究下一步将做疾病模型_3366厨房连连看吉林

  中新网上海7月18日电 (郑莹莹)今年年初,全球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一项重大、原创性成果:成功培育全球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18日在沪受访时透露,目前中国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已半岁多,根据观察,其生理状况、认知行为,跟一般猴子没有差别,“它们现在已经跟其它猴子一起生活,而且一样活泼。”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当年12月5日,第二只克隆猴“华华”诞生。该成果标志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中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蒲慕明透露,克隆猴关键技术已经突破,但真正实现应用,需数量更多的克隆猴,而且要使之成为疾病模型,“所以我们现在努力做的,是把疾病基因转到体细胞内,以这些体细胞为材料做出来的所有克隆猴都将带有该疾病基因。假如这些克隆猴有对应疾病的表型,那么它们就是很好的疾病模型。那么,我们研究疾病机理、治疗手段,包括筛选新药等,就都可以将这些带有疾病基因的克隆猴作为动物模型。”

  他并表示:以往的疾病动物模型都是小鼠,但小鼠和人类在生理结构等方面毕竟差异很大;有了克隆猴作为疾病模型,脑疾病研究或其它基因相关疾病的新药研发、治疗手段发展等等都有望大大加速。

  对于外界对培育克隆猴的一些质疑,蒲慕明回应,目前世界每年大概使用10万只猕猴做实验,而且大多数都是美国使用的。有言论反对猴子实验,是因为猴子是大型动物,且跟人比较相近;中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克隆猴后,最大一个好处就是有望大大减少猕猴的实验使用量,“因为野生猴遗传背景不同,实验时干扰太大,就需要大量的猴子做实验,以克服实验的误差。克隆猴可以产生遗传背景相同的猕猴,减少因遗传背景不同造成的干扰,从而大大减少猕猴的使用量。这是克隆猴技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他并强调,在中国做非人灵长类研究,都必须按照全世界公认的相关饲养培育、设施标准。另外,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和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刚刚共同成立的“G60脑智科创基地”将要建立的克隆猴研发平台,其标准比欧洲、美国还要高,聘请的顾问委员会成员也都是欧美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