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生活网-432132资讯信息网

足协“圈养”球员早被证明是瞎搞 f4的神秘花园专业人做专业事?第一单就差评

腾讯体育10月3日讯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中国足协宣布征调55名球员,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集训”时,中国足球昔日的“圈养时代”,如今正式宣告回归了。从10月到12月,在联赛还没结束时就向各中超、中甲俱乐部要人,这对于刚刚陶醉于“专业人做专业事”的中国足球而言,无异于沉重的一击。

一大波25岁以下队员将被集结,可能军训

圈养球员能出成绩?

组织一帮球员、集中在某个地方进行“封闭式”管理,这是中国国字号球队曾经长期奉行的一种集训模式。每逢大赛之前,管理者往往动用行政手段,强行从各俱乐部抽调球员参加集训,美其名曰为封闭强化训练,实则被外界嘲讽为是“圈养”。

那么,这种“圈养”的集训模式究竟效果如何?看看国字号队伍长久以来的比赛成绩,这个问题其实无须赘述。如果有效,中国各级国字号球队早就在世界上扬眉吐气了,而不至于积贫积弱到今天。中国足球所谓的“圈养”,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弊端:首先,人是不能被长期圈养的,尤其是当你要“圈养”几十号血气方刚、看惯了花花世界且腰缠万贯的大小伙子时,管理上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其次,长期单调、呆板的集训生活,直接损耗了球员的灵感,将足球生生简化成了拼体力、拼所谓“意志品质”的运动,而将创造力丧失殆尽。一直以来,中国球员都被诟病为球商不高,缺少观赏性乃至粗糙,其实都与这种长期圈养的训练模式有不小的关系。也正因为有种种的不合理之处,从新世纪开始,甚至连朱广沪、高洪波等本土教练,都对圈养模式嗤之以鼻,作为中国足球早前的一大特色,圈养已经面临被淘汰的边缘。

如今,圈养模式再度被中国足协拿了出来。常言道,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不会简单的重复。这次圈养的特别之处在于,囊括了多达55名球员、封闭时间长达近3个月,力度在中国足球的“圈养史”上,都是空前的。而且更妙的是,被征召的球员大都不是国家队成员,更没有国足主力,因此我们甚至不清楚,他们被圈养在一起长达两个月,究竟是要搞什么呢?莫非……

俱乐部仍是冤大头

球员长期参加圈养式训练,其实还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严重损害了球员所属俱乐部的利益。毕竟,每年的比赛期就那么些时间,如果足协无法做到在休赛期圈养球员,就必然会挤占联赛的时间,这就让被“拿人”的俱乐部们非常被动。当然,在中国,俱乐部的利益通常是最不会引起重视的事情,基本没有被讨论的必要。

不过,我们仍需要为俱乐部们说几句话,因为这一次,有关部门做的实在有些“过分”。就算被征调的55名球员都是年轻球员,,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仍包括不少各自球队的主力级别球员,在联赛还没结束的时候,把人家的主力“借”走了,还要等联赛结束后才还,这与拦路抢劫的性质,其实也都差不多。

有意思的是,在圈养球员前,足协还下发了一个U23政策的新规定,规定被国字号抽调球员超过三名的中超球队,可以不需要使用U23名额。貌似是给俱乐部政策补偿,实际一想却不对味。对恒大、上港这种U23球员地位不高的豪门,这一政策当然不错;但对另一些球队而言则是有苦说不出。

例如走了汪晋贤、王耀鹏和李帅三个主力的大连一方,他们的损失显然比那些不缺人的豪门大得多,该如何补偿他们的损失?再比如长春亚泰,何超已经是球队的绝对主力后腰,名义上是U23,实际上地位无可替代,这又该如何弥补?面对恒大等俱乐部的挖角,亚泰拼了命也要留下何超为自己出征联赛;但没想到,恒大没做到的事情,足协反而做到了。

专业人做专业事?

即使是对那些损失不太大的俱乐部,这时候心里肯定也犯嘀咕:我的人国家队说要就要走了,那么我培养人才,让他们打比赛、给他们发工资奖金,我到底是为了谁呢?当然,深究起来,一切俱乐部的人才都是为国家准备的,这是大节;但当管理者频繁“绑架”俱乐部、要求俱乐部以自我牺牲的方式为国字号输血时,有些东西就变了味。

按理说,国字号水平的进步与俱乐部的利益并不冲突,就像德国,要求俱乐部发展青训,既为国家队培养了人才,也将德甲打造成世界首屈一指的人才辈出、财政健康的联赛,国家利益与俱乐部的利益,可以做到双赢。而在中国,祖先们数千年前就懂得“人人不损一毫,则天下治矣”的道理,而今天,我们在足球上的所作所为却大相径庭。

上周,中国足协刚刚任命了一批前球员进入管理层,例如担任国管部主任的肇俊哲,以及杨晨、邵佳一等人,也都有任用。一时间,外界欢呼,中国足球“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时代终于来临了。而三天后,足协做的第一件“专业事”,竟然是恢复圈养。

时代在变,球员也在变。但有些东西,它从未改变。

相关推荐